记者近日从商务部获悉,截至2018年10月,商务部追溯体系已经覆盖超过3.2万家企业、52.4万商户,追溯品种覆盖了猪牛羊鸡肉、500多种蔬菜、1240种水果及近千种水产,中央平台累计接收追溯信息63亿条,日均接收追溯信息450多万条,初步形成覆盖流通主渠道的信息化追溯网络。
建成一个 对接一个中央追溯管理平台汇聚全国信息
为提高我国肉菜和中药材领域生产流通组织化、信息化水平,提升流通领域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2010年以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先后在58个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在18个省市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流通追溯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以肉类、蔬菜和中药材为重点,运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及节点追溯子系统,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追溯信息,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试点工作伊始,商务部组织专家制定了肉类蔬菜和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规定了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的“五统一”追溯要求,确保不同追溯技术模式信息的互联互通、跨区域无缝对接,以实现试点地区的追溯信息查询。
经过多年努力,肉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初步建成。2011年7月,肉菜流通追溯中央管理平台建成;2013年12月,中药材流通追溯中央管理平台建成;2016年,为适应重要产品追溯工作的开展,在肉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中央管理平台基础上整合升级为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按照“建成一个,对接一个”的原则,试点地区追溯管理平台汇总本地区追溯数据并上报商务部中央追溯管理平台。
有规可循 有法可依流通领域消费保障水平升级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初步总结形成了一套追溯政策制度体系。在政策指导方面,商务部在试点基础上推动国务院和相关政府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10多项重要政策意见,明确了追溯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在标准规范方面,商务部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药材及酒类流通追溯编码规则、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22项行业标准,为追溯体系互联互通和全国推广打下基础。
在法规建设方面,一些行业追溯体系建设要求先后写入了《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上海、福建、甘肃等地先后出台了本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北京、石家庄、牡丹江等市出台了专门性地方政府规章。
在试点地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消费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宁波、杭州、青岛、无锡等试点地区将追溯平台与价格监测、检验检测信息等平台进行整合,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市场运行精细化管理。上海发挥追溯系统试点示范作用,实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核心区食品原料100%可追溯,确保饮食食品安全。
此外,追溯体系倒逼企业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通过追溯体系建设和追溯数据应用帮助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供应链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阿里、京东、苏宁、顺丰等龙头企业发挥其平台优势,积极推进“电商+追溯”。
有了追溯体系的保驾护航,群众的消费信心明显增强。据统计,试点地区追溯体系平均覆盖本地区肉菜、中药材全部流通节点的30%左右(威海等部分试点地区超过60%,上海达到90%),绝大部分试点地区大型屠宰企业,大型批发市场、主要超市等纳入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追溯信息,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消费信心。不少地方将追溯与微信、支付宝等交易手段相结合,提高消费者使用追溯平台的积极性。
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